Why馬國明?Why Benjamin?

星期一才有空,走到牛棚。

一個人佔據三排空椅子,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問候寒暄,想著我也曾經手執攝錄機,也曾想以影像錄起身邊一切可記錄的事,然後,又可能關於一些世俗困惱,又關乎不願走的一條艱辛路,我,如今還是以文記事。

馬國明與班雅明本就是好題材,兩人似是隔世知己,隔代傳音,藉著文字、翻譯、印刷、發刊、賣買等牽手互通,覓得一種知識承傳越洋路徑,然而,導演江瓊珠不只專注著馬國明,更關注著香港的另類出版界、書店市場的經營生態,只是,單靠訪問馬國明來口述半生,又難全面體現香港畸形的閱讀與知識廠房生態。

馬國明的講話動聽,也難得遇上很多與曙光共同成長的老顧客,導演故意不透露每位被訪者姓甚名誰,沒有甚麼強加身份,以一個朋友,一個讀者,一個過路人的介入,勾起讀者聯想,憶及更多更多書店內外的殘影片段,好建構這部靠口傳而成的紀錄片。或許,有馬國明的在現場詮釋就更動聽了。

我不太熟悉馬國明,不太明瞭他參與天主教的歷史故事,我也不太熟悉班雅明,嘗試翻來覆去地重看《單行道》也不甚明瞭。這套紀錄片雖然為我提供了一些細碎記憶,但也只是偶拾了一些細碎記憶。一個人的三言兩語,兩個人的七言八語,喋喋纏繞,最後也只能搖頭慨嘆香港數十年知識份子的落泊處境,在灣仔油站旁的莊士頓道也好,在土瓜灣煤氣鼓旁的牛棚其實也如是。

發表留言